# 致亲爱的彭浩贤师弟
“我跟你说呀!我有个朋友去读书,之乎者也没念上几句,结果全读了那些不正经的小人书。你猜怎么着!一次上课,他忽然窜起来就站在那课桌上。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被他惊住,一愣时竟也没劝住他。只见他在课桌上张望了一圈,不知道看到什么,就那么从课桌上跳了下来。没想到就摔死了!你可千万不能学他呀!”
哈哈这只是一个段子。
那么恭喜你毕业。这下你走得比我远了,未来也一定能走得比我好。
很遗憾不会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了捏(诶嘿),其实本来是计划参加的,买了几件新品就是为了在去你的毕业典礼上的时候装扮一下。不过那个下午,我们闲言碎语地走在一起,扒拉着什么有很多道别其实是永别…… 我也没想什么,顺其自然地觉得其实这场宴席我去不去已经无所谓了。它不缺我的出席,不是吗。
重要的是,少年成长为青年过程呀!这只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完结性事件而已啦。它不是结束,你还会出发。我也始终觉得我们不是永别,若能时常想起对方,就算不见,那些是生活的念想与回忆也是能成为交流的。
而那些迟早不再想念而永别的人,再见一次也无甚意义了,我现在不太在乎仪式上的形式啦。我就是一个虚幻而无实体的人。
对你的祝福,我已经让你写在致谢上了哈哈哈:
“不被奴役,不被禁锢,不被物化,成为最棒的人类吧!”
至此我来解释一下这段祝福吧。前三句是无用的排比废话哈哈,关键的是 “成为人类吧”。
之前我想找过书店店员的工作,不过在逛了一圈广州书店后,我也发觉了书店店员又不看书,有啥好找书店店员的工作的。我只是离形式近了,又不是离实质近了。这种状况只会让我这种虚幻的理想主义者更悲哀而已。
所以,什么是人类呢?那些书店店员为什么去做书店店员呢?我猜他们的答案大体是这样的吧:这只是一份工作,这就是生活,和理想主义什么的没有关系。
我不否认这确实是生活,生活可以这样,人类能如此地活着。我只是觉得无论是工作内还是工作外,你总得有一部分要为 “人” 吧。只做社会和生活的悬丝傀儡是否太无趣了呢?这样作为本可以璀璨的人类是否太悲哀了呢?之前谈论到会感受到生活虚无的问题,是否是因为他缺乏作为的 “人” 自主呢?
所以我希望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思考这件事本身,无论如何都不要放下自己作为 “人” 的主动权,只有具有自主思考与决定,具备发展性的才是 “人类”,不然也只是社会的牲畜或者荒野的流兽罢了。
之前你说让我也写一篇我那时没能写上的致谢吧哈哈哈,我觉得我现在倒是能写一篇致恨了。
今年过年后,我返回深圳时,曾拜访过一次我之前和你提过的那位 “老板”。其实本来我们一起和和气气地逛了莲花山公园,但午餐时我同他讲起,我打算从肯德基离职了。结果我们愈吵愈烈,老板说:“你这样做难道不自私吗!”
我哽咽了,回答却没有迟疑:“这样做确实自私……”
这样做确实自私……
我不考虑未来,不考虑家庭,不考虑社会,我只考虑我自己。我怎么不知道现在对我来说,留下来才是更有前景的可能。但这份工作确实有让我不喜欢或不适的地方,只考虑自己的话当然就不做了。
那时我会想,要为未来而选择忍耐的话,那我为什么不早点选择忍耐,好好把书读完不就不会落得这般下场了吗,现在选择忍耐不反而成了一种对我过去的否定了吗。
就算过去已经过去,此刻也和过去无关,现在这才是一种更合理的方案,我也仍不会选择和这样不完美的状况和解了。我只能在我如此的怒火中焚烧殆尽了。
我想过在退学这件事上,我是否记恨彭老师。说实话,我觉得我和她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记恨的东西。她都不值得我记恨。我只是不会原谅她而已。凭啥原谅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呢?就算我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,那她就有做对的地方吗!更何况在这里该承担教导位的长辈可是她,首先做不对的也是她!要和解也是她和解呀!我不会原谅自己,也不会原谅她,绝不原谅这个还不够好的社会!所以我要把这不够美好的一切全部都给毁掉!多少强词夺理了。
我觉得我的新生是建立在一种毁灭之上的,但这并不好。贸然站在桌子上真的好吗,摔死了怎么办。也许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,我接受的教育因塑造了我而没有浪费,但社会花费在我身上的社会资源是否浪费了呢,换句话我父母倾注于我的培养是否没有得到我的报答呢?
做人不是简简单单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。诚实难能可贵,如何接受诚实的不诚实更难能可贵。之前理想主义的我特别厌恶形式主义,现在我也知道了如果没有形式的架子更放不了内容的物件了。最难能可贵的是,理解好内容的实质,发展出更恰当的形式架子。
现在的教育、体制、社会都有其尚不合理的地方,但发展如此,更重要的是把握时代的脉搏发展下去!
我已经毁灭了,但堂堂正正走出课堂的你,发展正握在你的手中。或许你该过得比我更好吧。再说!也还有明天!我们也能救救孩子!
在思考如何为 “人” 的问题时,这个方向或许能提供参考吧。
但生活其实是具体的。
罗曼罗兰曾有一句常被用来当鸡汤文的经典名言:
“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还热爱它。”
我曾怪罪过罗曼罗兰,既然你要说这样的话,为什么不直接把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告诉我呢,我不知道生活的真相是什么,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热爱它呢。
现在我知道了,生活是具体的,但真相是抽象的。
生活的具体在,具体到你长多高,体重多少,适合穿多大码的衣服;
真相的抽象在,怎样的穿衣风格适合怎样的场所,匹配怎样的身材,它并不能确切地给你挑出一件具体合身的衣服,你还得自己考量,挑选出具象的服饰。
很多鸡汤的假大空落不到实处,其实根本没有意义。
“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好了?”
那正确是什么?怎样的标准是正确?我认为杀人防火是正确,我就该去杀人防火吗?
万事都是有标准的。没有空间坐标系的宇宙,便每个点都没有区别。
很多人不需要什么人生哲学,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足够具象的。人生这种东西,其实只要不断追着下一个 DDL 去,就可以过完了。
我现在的标准则是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优先。你也可以确立一个以社会责任为优先的标准,过更符合社会要求的生活。但如前所述,思考、观察和理解本身不能在这里缺席。
而事实是就算有了标准,付出了努力,我们也不一定能如尝所愿。
我们一生都在将我们认知的抽象实现成具象。但我们穷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实现。就算我们乘了春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,但时代的洪流也会一层一层地发展。如今前人所打造出的人人都能坐进课堂,走上应试的路,已经不一定适合所有现在的孩子了。得到的还会失去,还得再找!具象与抽象相互结合,并共存于这瞬息万变的宇宙,我们不可能永远都不幸福,但永远幸福又不大可能。这便是 —— 生活的真相。
哈哈。
“人类” 的璀璨之处不在他的答案,而在他的过程呀!青年!
以上都是没有用的屁话了。
最后,剩下的,便是道别了。
我特别钟意《漫长的告别》里的一句话,虽然它有个温情的名字,但其实是一部硬核的侦探小说呢。这句话大体是这样的:
“我们每道别一次,就离死亡近一点。”
我又如此认为:
我们每表达一次,便离彼此近一些。
那么此刻,我们正是远离对方却又在共赴死亡的挚友。就算不见,我们也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的。
那么,再见啦!我亲爱的彭浩贤师弟!
在这个毕业的重要时分,要说的其实只有一句话:
“给我毕业快乐呀!混蛋家伙!”
刘磊
2025.06.22